雅加达:黑灰色的“凯旋之城”

发布时间: 2020-12-29 关键词:雅加达,黑灰色,凯旋 阅读量:254

雅加达(Jakarta)是座让我心存芥蒂的城市,此前对其最深刻的国际印象停留在震惊世界的1998年雅加达排华事件。据《大公报》的报道,1998年5月13日至15日,雅加达市内有27个地区发生暴乱,全市有5000多家华人商店和房屋被烧毁,超过1200人死亡,暴徒还在光天化日之下丧心病狂地强暴了四百多名华人妇女。史称“黑色五月暴动”。该事件背景复杂,既有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原因,又有长期的历史政治原因,而当时印尼政府竟对此采取了纵容默许的态度。

 

也许深究起来,每座城市都能挖出不少惨绝人寰的“黑历史”,但雅加达因为年代并不久远又涉及华人而显得尤其惊悚。所以,当有机会来到这座城市时,我很难不戴着“有色眼镜”去揣测它。

 

抵达雅加达,是在2016年元旦。从湿漉漉的街道和低洼处的严重积水,可以得知前一天或前几天这儿一直在下雨。没想到新年第一天刚下火车就和当地出租车司机闹得不愉快。翻看旅行攻略,我特地搭乘了雅加达正规出租车公司蓝鸟(Blue bird)的车,上车前把旅馆地址给司机看了,他拍着胸脯说知道地点在哪才上的车,结果他不断在路上兜圈子,车上没装GPS,也不使用手机地图导航app,求助了外援却半天问不明白路怎么走。等终于到了酒店,我发现旅馆的位置其实特别好找,在一条主马路边上,还挨着地铁站。他可能压根看不明白英文地址却非要揽活,导致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多付了一倍价钱才能到达目的地。我只能怪自己不够谨慎,以后无论如何都要买好当地手机卡(其实我入印尼境内的第二天就买了当地卡,但不知道为什么用不了,后来懒得折腾就作罢了),连上移动网络,使用谷歌地图导航。

 

雅加达是印尼首都,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孤独星球》在描述这座城市时,如此写道:“从情感上来说,雅加达是个冷酷无情的城市。作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它是灰色的。城区无情地向外扩张了数十公里,穿过极易洪水泛滥的平原,几乎没有一个公园来打破混凝土的单调乏味。”考究雅加达名字背后几经变迁的历史,基本上能够从中一窥其城市发展的脉络。早在十四、十五世纪,雅加达就成为东南亚一座初具规模的港口城市,当时名为“巽他格拉巴”(Sunda Kelapa),意思是“椰子”,华侨称其为“椰城”。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来到印尼寻找贸易机会,并于1522年抵达椰城,不过到1527年葡萄牙人被赶走,城市更名为“雅加尔达”(Jayakarta),意思是“凯旋之城”(后来的“雅加达”即由此演变而来),并成为万丹王国(Banten Sultanate)的封地。17世纪初期,荷兰人和英国人都觊觎这座城市,到1619年荷兰人在此建起海岸线要塞,并把它更名为“巴达维亚”(Batavia)。18世纪初,商业贸易逐渐繁华起来的巴达维亚吸引了众多爪哇人和华人移居于此。1942年,日本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殖民者,启用“大雅加达”(Djakarta)的称谓,直到1972年才更名为雅加达(Jakarta)沿用至今。

 

如今的雅加达,虽然椰树仍耸立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但更多时候拥堵的交通让人忽略了窗外摇曳多姿的绿植。不过,雅加达的快速公交系统倒是很便捷。候车亭规划有序,设有乘车引导员。我居住的区域叫“哥打”(Kota),为巴达维亚古城所在地,曾是荷兰殖民统治印尼的中心,法塔西拉花园(TamanFatahillah)、雅加达历史博物馆(Jakarta History Museum)、咖留吧港口(Sunda Kelapa)、海事博物馆(Museum Bahari)等景点建筑还能看到前殖民时代的遗风。溜达到海事博物馆(当年是荷兰的大货仓),被告知元旦闭馆,转而搭乘快速公交1号线从Kota站上车,到雅加达市中心的Monas站下车,马路一边是国家博物馆(Museum National),另一边就是独立广场了。国家博物馆同样放假闭馆,只好到独立广场溜达。独立广场又称莫迪卡广场(Merdeka Square,Merdeka为“独立”之意),面积非常大,感觉能和北京的天安门广场PK,反正我从广场门口走到广场中央的民族独立纪念碑(Monumen National)就累得够呛。民族纪念碑是雅加达市的象征,于1961年由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诺(Sukarno)下令修建,直到1975年苏哈托(Suharto)当政时期才完工。这座纪念碑高137米,顶部是由35公斤黄金制成的火炬。在纪念碑的地下,是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History Museum),以微缩景观模型讲述印尼独立战争的故事。我向来对大而不当的广场没有太多好感,很多时候它更多是国家意义和领袖意志的寄托,传达着刻板、生冷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理念。即便如此,腿贱的我,还是要老老实实走上一圈,以丈量它如何大得荒谬,纯粹是面子工程。


(独立广场的民族纪念碑是雅加达市的象征)

 

晚上回到旅馆,让前台服务员推荐附近好吃的印尼菜饭馆,他面露难色说,新年第一天恐怕馆子大多提早关门了。于是,只能在附近街边溜达看看有没有大排档营业,果然勤奋的大排档老板还在忙碌。点了个炒饭,有鸡肉、鸡蛋、青菜、西红柿,味道相当不错。大排档的烟火气是一座城市夜晚的灵魂,是游荡城中的饿死鬼的救命稻草。没想到,因为一盘好吃的大排档炒饭,我的新年夜以愉悦和满足收尾。

 

第二天,我又坐车到了Monas站,这次纯粹是为了参观国家博物馆。作为印尼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这是雅加达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国家博物馆建于1862年,设有古物展厅、史前展厅、民俗展厅、金银饰物展厅、青铜器展厅、货币展厅、东印度公司陈列室等,门口那尊引人注目的青铜大象是1871年暹罗王拉玛五世访问时所赠,博物馆也因此被称为“象屋”(Gedung Gajah)。在各种眼花缭乱的展品中,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雕塑作品总是环绕着各种信徒,而我则在民俗展厅逗留了很久。从印尼各岛民的房屋模型到宗教仪式的道具、器乐等,民俗展厅都做了很好的介绍,其中用棕榈叶做的印度教稻米女神丝莉(CILI)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感觉特别有灵气,展现了手工创作的细腻和巧致。此外,瓷器展厅居然用了大半个展厅介绍来自古代中国的瓷器,让我瞬间生起一股民族自豪感,其中有个橱窗展示了明朝时中国出口到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的精美瓷器,那时中国还会根据伊斯兰地区“客户”的要求,制作一些有异域元素的商品。曾经“中国制造”是品质的保证,引领风尚潮流,而如今我们就连瓷器都做不过欧洲、日本。


(雅加达国家博物馆门口的青铜大象是1871年暹罗王拉玛五世访问时所赠)

(用棕榈叶做的印度教稻米女神丝莉精致可爱)

(古中国的瓷器曾引领风尚,其中不乏根据“客户”要求特制的异域风情商品)

 

在博物馆休憩区,和其他游客闲谈时我才得知,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雅加达渡过了一段少年岁月。奥巴马1967年跟随改嫁的母亲邓纳姆(Stanley Ann Dunham)和继父罗洛·索特洛(Lolo Soetoto)、妹妹玛雅·苏托洛(Maya Soetoro)在雅加达铭登区(Menteng Dalam area of Jakarta)居住,奥巴马曾在附近的小学就读。1971年,奥巴马才返回夏威夷与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不知道雅加达的少年时光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多少影响?

 

由于时间关系,在雅加达的游荡留有些许遗憾。原本想去的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Miniature Park of Indonesia)没去成。印尼是“万岛之国”(据说全国有将近2万座岛屿),想一一涉足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缩影公园据说把印尼群岛、山川、港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都以“迷你”的形式展现出来了,可以“投机取巧”一日遍览印尼。另外,哥打老城区的草埔(Glodok)一带是传统的华人聚居区,有自荷兰殖民时期就形成的唐人街,也是1998年雅加达暴乱的事发地之一。撇开沉重的一面,吃腻了印尼菜,到那里换口味吃吃中国菜应该还不错。但愿未来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华人能够平安、幸福,不再遭遇“黑色五月暴动”那样不堪回首的残酷屠害。


(独立广场周围警察亭的“门卫”的装扮颇有民族特色)

文章来源于马蜂窝

Copyright © 2020-至今 山东中煤工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购得网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开源路北11号 客服电话:400-086-3601 Email:service@goudewang.com
鲁ICP备09014637号-12